来源|科技向令说
文|曾响铃
5693万,这是惨烈厮杀的微信小程序江湖中,PC端微信小程序平台360最新统计的月活数字。
在大家把目光自然而然聚焦在手机端微信小程序争霸时,冉冉升起的PC微信小程序势头已经值得行业关注。
假如只看体量,360的微信小程序还远谈不上成功,甚至眼下也没与BAT手机端抗衡的资格。
自2019年7月初开放公测,一直没舍弃PC体验提高的360所推出的微信小程序平台已经有近万家开发者申请注册,现在平台入驻开发者2000多家,上线商品近1000款,涉及教育、办公、工具、电子商务、视频、生活服务、游戏等近30个范围,其中头部商品占比近20%。
但在古老的PC行业这里,微信小程序的故事同样精彩跳开360本身,仅从PC端微信小程序这个商品形态来看,与手机端对比体量大小没意义,两者不是一个路数,PC微信小程序有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有自己概念成功的方法。
两种用户价值,决定两种微信小程序的命
基本上,微信小程序行业呈现以BAT三巨头为首的群雄逐鹿格局,且后续加入者愈加多,各平台上的微信小程序数目也不断增加。
粗略统计,目前主流微信小程序平台有10家,包含腾讯系的微信、QQ微信小程序,阿里系的支付宝微信小程序、淘宝轻门店,头条系的头条、抖音短视频微信小程序,百度系的百度智能微信小程序,手机厂家的快应用,360微信小程序,美团微信小程序等。
但,群雄逐鹿以外,当下的微信小程序格局其实也可以用N+1来表达:只有360一家PC微信小程序玩家,其他都是互联网+微信小程序。尽管在360之前,QQ浏览器等PC应用也做过微信小程序,但它们都已经销声匿迹。
对微信小程序平台而言,PC最大的不同,表面是设施和用习惯的问题,在根本上是用户的不同,它们决定了两类型型微信小程序不一样的命走向。
小程序平台当下拥有7.46亿+的月活用户量,236万+微信小程序数目,支付宝这两个数字是5亿+与100万+,百度则为30万+与3亿+。
1、求量的手机端,微信小程序自成移动风口生态
毫无疑问,以微信为代表,微信小程序已经成为横贯整个互联网+的全新的庞大生态,微信凭着约等于互联网+的用户量创造了一个新的微信小程序帝国。
对手机端而言,微信小程序在用习惯上是聚齐零散时间的一种延续,这意味着要收获一个优质的商品形态,量是必不可少的原因。事实上,整个互联网+所催生的商品,都在求量求规模,足够的用户把零散的时间聚集起来,才有大的商业可能。
2、求深的PC端,微信小程序成存量商业价值挖掘的一环
所以,那些诞生于互联网+的微信小程序,生来就凭着庞大的用户数目和零散的用法时间,自成完整的移动风口生态,因为在商品形态上可以代替多数APP的核心功能,移动微信小程序可以自己与自己闭环。
互联网+的进步让PC终端和互联网进步趋向稳定,不少不会用电脑的用户对手机却十分熟知,让互联网+用户规模变得极端庞大。
这对PC网络好像不是好事,但反过来,也产生了一个有意思的结果:
这也意味着与手机用户重视浅层收罗、占有用户时长不同,目前坐在电脑前的PC用户其实更值得往下深挖,PC微信小程序的出现,其本质就是深挖的一种达成方法,所以PC微信小程序的宿命是要成为PC网络存量商业价值的一个环节。
沉淀下来的,还会继续用PC的,反而成了这个年代的高价值用户,它们的用户层次更高,用时间更集中、消费能量更强。
更进一步说,在商品形态上,因为PC上的很多工作有强生产力属性,比如专业的视频剪辑、程序设计等工作,它们没办法也不太适合通过微信小程序达成,因而PC微信小程序不太合适像移动微信小程序那样完整地形成一个自我封闭的、取代APP的生态,而需要作为PC体验的一个环节存在。
PC微信小程序的商业闭环,需要打破移动微信小程序固有思维、两条路走路
但,微信等的微信小程序是风口上的完整闭环生态,PC微信小程序则是作为PC商业闭环的一个环节存在,这种不同也决定PC微信小程序的不少玩法不可以照抄移动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平台的基本逻辑并不复杂,第一要有足够丰富的基础用户规模;然后在内容和体验上做得更好,成为孕育商机的土壤,并提供商业化的各种条件,催生一个个出色的商品,即所谓两条腿走路。
对拥有足够用户基础的PC微信小程序而言,一方面仍需要两条路走路,其次也需要打破移动微信小程序固有思维。
1、培育商业化土壤,PC微信小程序更要在内容与体验上做垂直深挖
A、PC微信小程序的体验有我们的概念
PC用户的用户价值更深刻,以唯一的360微信小程序为案例,PC微信小程序在内容与体验上的土壤培育,有三个打破:
因为窗口的多元化、便捷切换,用户不太容易被锁定在一个窗口内,所以PC微信小程序不应该只不过从某个应用内的植入,而应该从系统层面进行体系打造。
360微信小程序在桌面的层级就提供了统一交互界面,微信小程序桌面汇集开发者微信小程序,不需要安装即开即用:
在提高效率、汇集关联信息强化体验与帮助开发者分发以外,这种与手机端全然不一样的全局搜索也附带证明了PC微信小程序作为商业闭环的一个环节存在的价值,而类似的只有PC上存在的微信小程序体验还有更多。
除此之外,360微信小程序近期进行了全局搜索功能的升级,这种搜索与手机端不同,得益于屏幕大、信息多的优势,它与系统工具、网页等内容可达成同一主题的相互补充,比如,在日历下,搜索结果如图:
B、简单有效很好,但不可以浪费PC提供资源的能力
移动微信小程序讲究简单有效,用最便捷的方法达成原是APP的核心功能。
直白地说,PC微信小程序能做的不仅有核心功能或者作为导流跳转而存在,在360微信小程序平台上,开发者可以开发出诸如协同办公、金融炒股、复杂游戏等复杂应用。
在PC微信小程序上,这个基本逻辑也成立,但因为PC硬件资源的支撑与开发环境的健全,它更能响应那些深度应用,完成更复杂的需要。
反过来讲,假如PC微信小程序不充分合理的利用PC的资源,就是一种潜力的浪费。
C、移动大生态要大场子,而PC更应集中优势资源在优势业务上
360微信小程序虽然也在进行全方位布局,但客观上,基于PC端的特殊性,至少在短期内,其发力的重点仍然是工具、教育、游戏、生活服务等是PC端的优势场景。
既然是风口式的完整生态,微信等平台的微信小程序要的是大场子,要作为整个互联网+的一个映射存在,所有场景都需要涉及。
当下,360甚至专门进行了游戏行业的规划,对小游戏、页游、云游戏等于PC网络高度关联的场景进行第三细分的开发布局,足见优势场景对PC微信小程序的价值。
2、植根内容与体验,商业化要开花结果PC微信小程序还欠一个全方位的能力构建
A、流量:解除PC端流量倍增的顾虑
有了内容与体验的土壤,要开出商业化的果实,PC微信小程序需要给开发者赋能,在用户端配合原来的PC应用完成商业化闭环。
除去微信与QQ微信小程序,其他微信小程序都是中心化的流量方法,PC微信小程序也是这样。
同时,不少人担心因为PC缺少便捷的扫描二维码、辨别微信二维码功能,PC流量非常难达成手机端一样的倍增,进步受限。
最重要的是多平台打通,微信小程序在开发层面不被限制在某一个应用内,作为独立模块,360微信小程序可以从浏览器迁移到安全卫士、游戏各商品线,从而进行多途径、多场景推广。
事实上,PC微信小程序也可以有我们的方法。
然后是PC我们的个性化推荐,目前360联合了信息流、导航、搜索等各大C端商品接入个性化推荐,尝试根据用户需要展示有价值的微信小程序内容。
B、运营:提供各种产品研发、运营工具
360微信小程序在开发方面支持真机预览、云开发、在线调试、代码管理、版本管理等复杂功能;在运营上,则能提供动态、多维度微信小程序数据剖析工具,这与PC端便捷的操作环境有非常大关系。
移动微信小程序的开发、运营工具已经渐渐健全,但PC拥有天然的开发、运营管理优势。
C、转化:多元化赋能
微信小程序促进用户最后的转化,需要不少实质而具体的工具,PC小程亦不可以例外,只不过它在展示形式上因为大屏等缘由可能愈加便捷,比如360微信小程序在最新的规划中就提出要提供给开发者各种banner组件、勉励视频、微信小程序内购等功能,这也说明PC微信小程序的商业化正在进行最后环节的攻关。
与移动微信小程序属性不同致使PC微信小程序在具体实行上有我们的独特质,然而,微信小程序的那些基本的、共通的要点是PC微信小程序同样逃不掉的。
在PC上只做闭环,但微信小程序的基本游戏规则需要遵守
至少有两点,是360等玩家需要面对的行业层级的游戏规则:
1、微信小程序有品牌,微信小程序平台也有品牌
微信的各种公开课、开发者活动,虽然是在宣传微信小程序政策,但它们从营销角度也在不断强化小程序的金字招牌。
微信小程序都想做源于己的品牌,而事实上,类似小程序如此的巨头,本身也是一种品牌。
微信小程序平台的角逐,既要有实也要有名,对PC微信小程序而言更是这样,甚至名是它的市场劣势。 由此,大家看到360微信小程序平台也不断推出公开课、开发者见面会、线下沙龙等活动,这种活动对PC微信小程序而言更为要紧,起码在营销和品牌层面是这样。
2、革新与颠覆的年代,任何形态的微信小程序一直要与趋势结合
小程序的大生态中,社群经济如鱼得水如火如荼,传统零售企业借用微信小程序也更快地完成线上化进程。
不论PC微信小程序还是移动微信小程序,都是趋势的产物,它也一定要回到趋势。
PC微信小程序没理由不与趋势结合创造全新的商业活力,在360微信小程序的实操中,私有流量等定义冒出,借用小程沉淀用户资产并形成长期运营,正在PC上展开。
可以料想的是,如此的趋势结合动作将变得更多,它们决定了微信小程序对PC网络用户的价值深挖是不是在面向将来、面向无限可能。拭目以待吧。
*此内容为原创,未经授权,其他人不能以任何方法用,包含转载、摘编、复制或打造镜像。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每人都是商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3作家:等畅销书作者;
2虎啸奖评委;
4《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杂志撰稿人;
5钛媒体、36kr、虎嗅、人民日报推广客户端、澎湃新闻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脑艺人定义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腾讯全媒派荣誉导师、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